真情的倾诉

真情的倾诉

柳绿桃红杂文2025-03-29 03:32:31
这些年,伊犁文学创作空前繁荣。河谷肥沃的土壤孕育着许多美的情愫,作家们饱满的激情得以自由挥洒。于是,一部部沉甸甸的作品随之诞生。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中,伊犁老中青作家共出版各类文学作品集达18部之多,
这些年,伊犁文学创作空前繁荣。河谷肥沃的土壤孕育着许多美的情愫,作家们饱满的激情得以自由挥洒。于是,一部部沉甸甸的作品随之诞生。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中,伊犁老中青作家共出版各类文学作品集达18部之多,这不能不说是蔚为大观了。而《远逝的牧歌》就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一部散文集。说实话,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尽管这些作品艺术质量和美学品位有高有低,但每一部作品所渗透着的真情实感,却是鲜活而令人感动的。为此,我们为自己脚下这片深厚而多情的土地感到自豪。
读郭文涟散文集《远逝的牧歌》,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很显然,这是缘于作者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文学创作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劳动,其道路之崎岖,攀援之艰辛,只有作家自己心里明白。假如没有对文学、对土地、对生活、对亲人那份真挚的爱,一个作家是很难将这种精神劳动进行到底的。从这个意义上来审视郭文涟的作品,我觉得他的创作显得尤为可贵。古往今来,大凡优秀的作品,往往都凝聚着深厚的情感力量。所谓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即是这个道理。《远逝的牧歌》是郭文涟倾注十三年心血,而收获的一枚沉甸甸的果实,不管这枚果实青涩还是甜香,其中散发出来的真情挚爱,已经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所显示的文本意义。郭文涟是一个步入不惑之年的作家。在伊犁,他游曳青山绿水之间,大漠,草原,雪山,松林,西天山,伊犁河……这些意象发乎心中,凝于笔端,在真情的烛照下,弥漫着一股股草原的清香。我以为,“山水篇”中的不少作品都具备了这种抒情品质。
郭文涟是学中文的,对文学肯定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作品集《远逝的牧歌》的审美取向来看,郭文涟汲取了中国古典文学“文以载道”的传统。因此,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亮色是其主色调。《秋日里的思绪》中淡淡的愁绪,《夏夜听雨》里“丝丝丝”的雨声,《鸟趣》中那只可爱的小鸟,以及《远逝的牧歌》里那沉甸甸的往事,无不隐隐透露出寓教于乐的美学旨趣。当然,郭文涟是清醒的,他没有让自己沉湎于空洞的说教之中。在这方面,经典的范例是很多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秋声赋》,韩愈的《劝学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等,均堪称人类灵魂的清新剂。不难看出,郭文涟的许多散文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方面的滋养。很显然,郭文涟对山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找到了童年的快乐和自由。“是的,在则克台,在那个可留恋的岁月里,我在享受和默视着大自然的四季变化中,真切感受到了造物主的伟大,大自然难以言表的纯净和仁慈的恩惠,永远恩赐与我无尽的健康和无穷的快乐。”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的言说,不仅是自然朴素的,也是具有一定情感张力的。
在《远逝的牧歌》这部集子中,“伊犁河散记篇”是一辑较为独特的部分。16篇文章均缘于作者的一次伊犁河谷生态考察。作为考察活动的副产品,作者利用手中的笔,并以散文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种种现状。尽管这些文章出手显得有些仓促,情感蓄积还略显不足,对自然的思考也不够深刻。特别是,作者对文学语言的提炼和把握尚有进一步拓展的广阔空间。然而,作品中浓郁的环保意识和家园意识,已经让我们深深感动。应该说,作者对这片土地既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郭文涟是一个有着细腻感情的作家,对于养育自己的这条大河,他把满腔的赤子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在他的言说里,我们既可以看到奔涌的热血,也可以品味出淡淡的忧伤。
岁月在手指尖悄然滑落,往事便成为了温暖我们的阳光。步入不惑之年的郭文涟,一方面为生活而奔忙,另一方面又在记忆的时空里自由翱翔。他在《自序》中说:“当然更多的是在孤独中静静地忆想已逝的永不再来的往昔岁月,以及在这岁月中给与我很多教育很大帮助的师长和真挚的朋友。因而我的文章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依靠回忆写成的,是沉浸在亲情友情中写成的。”《远逝的牧歌》中写亲情和人物的这两辑,完全是作者真情的自然流露,其中有些还写得颇为动情。如《那棵桃树》、《土屋》、《戈壁风雪漫漫》、《飘游在西边的云彩》、《新疆!新疆》等等,都是写得较好的篇章。在这里,我们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作者对父母、师长的那份真情厚爱,已经成为他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当然,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在伊犁,一心一意坚持散文创作的人并不多。郭文涟一直坚守着这块净土,实属不易。客观地讲,《远逝的牧歌》也还有不少青涩的地方,有些文章过于单薄,语言缺少锤炼,思想的深度开掘得还很不够。尤其是,情感的力量未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因而,有些文章的语言还缺乏那种飞翔所必须具备的张力和力度。不过我想,在这里之所以这样直白地说,是因为《远逝的牧歌》已经具备了值得关注的基本品质。知不足然后方可精进。里尔克告诉我们:“挺住,意味着一切!”这就是说,文学创作永无止境,只有那些坚守到最后的人,才能最终取得正果。对那些已经步入文学殿堂的人如此,对郭文涟来说,也同样如此。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