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顶个“鸟”用

读书顶个“鸟”用

登龙门杂文2025-04-21 18:03:43
看过这样一则笑话:一男指着一雕像问他的孩子,那是什么寓意,男孩看看那副塑像,那雕像中,一个女孩手拿着一本书,头上一直大鸟似欲展翅高飞。男孩看了看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的父亲,说;读书顶个鸟用。虽则是一个笑
看过这样一则笑话:一男指着一雕像问他的孩子,那是什么寓意,男孩看看那副塑像,那雕像中,一个女孩手拿着一本书,头上一直大鸟似欲展翅高飞。男孩看了看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的父亲,说;读书顶个鸟用。虽则是一个笑话,却激起了我的共鸣。因为我也被骗了许多年才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要好好读书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小的时候,就被家长和先生们灌输这种思想,就向往着有一天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可以吃饱肚子,住上不会被风刮飞的房子(那时我家的草房经常被刮飞房顶,杜甫先生必有同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然,我是女孩,是没有读书权利的,但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不顾自己家境贫寒,不管对女孩读书何等歧视,哭呀,闹呀,抗争呀,终于可以把书读到高中毕业,又背着贷款把书读到了大学毕业,然而等我大学毕业时,找工作变得极为艰难了,好吧,再狠狠心,坚持了几年,研究生被我读完后,又连博士都很难找工作啦。于是,我只得勤勤肯肯地在一所学校,再去教育孩子们:“要去好好读书才有前途呀。”回头再看看,那些当年没考上的,早就混的有车有房了。
随着书越读越多,头脑也就慢慢清醒了,谁说“知识就是力量”?明摆着自欺欺人嘛,记得小时候,最受欺负的就是带眼镜的成绩好的但拳头不够硬的小男生。好像在我们女孩心中,那些敢于反抗老师的男孩才是真帅。再追溯久远些,过去的读书人不易呀,十几载寒窗苦读,指望着光宗耀祖,学而优则仕,有了功名,便立即有财富,对于家境一般的小地主子弟来说,这是何等的吸引力,所以才有范进中举的故事。可是实际上,即便真踏上仕途,那点俸禄是仅够维生的,所得并不能使自己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怎么办?捞呀,不贪不要不榨,依孔孟之道,两袖清风,谁愿意那么苦呀,多年的辛苦怎能白费,别说自己没好处,就是想在官场混下去也不易呀,所以,读书在历史上的作用,就是培养了一群统治人民的蠹虫,圣贤之说成了捞取功名的工具,于民何用?正因此,那些凤毛翎角的清廉之吏更弥足珍贵,他们牺牲了个人的好处,把读书换功名利禄之用变为国为民谋利之用,此为读书之上用。惜哉,纵观几千年历史,除了包拯林则徐,我们还能想到多少廉吏。
现代的孩子们,被迫就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们从小学到高中,似乎活着只有一个目标:考高分,上大学。沉重的书包过早地摧残了他们的身心;如山的作业、压倒了他们的创造力。真正该读、想读的书没有时间看,疲于应付考试的他们,慢慢地也磨尽了对学习的兴趣,变得散漫,甚至出现心理变态。我们培养出来的不过是一群会考试的机器。这样的书,读它于国于民何用?
七岁的儿子,也加入了这个大军,忙得连看自己喜欢的书的时间都没有。但他辛苦了几年,照样对读书毫无兴趣,先生拿着成绩单问我,到底儿子该怎么办,我想起自己所受的种种,回到不要再读书。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