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恶俗”的词汇
一、“或”。这个字是让那些恶俗的记者和报刊用坏的,近年来,诸如“北京楼价或将持续上涨”、“央行或下月再次加息”、“大S或下月结婚”……这样的新闻标题在大小报刊随处可见。一直以为,新闻报道是严肃的东西,记者的文字应该是严谨的。可是,一个“或”字实在让人费猜:“楼价或将持续上涨”,就是可能上涨,也可能下跌,上涨了,说明咱报道有预见性;下跌了,也不用负责,咱都说了,“或”嘛,又没有说一定!说白了,现在的媒体、记者对许多新闻事件并没有深入调查研究,登载这些东西无非是为了制造噱头,吸引百姓眼球,赚取些发行量和点击量,又不想负什么责任招人骂,才用这个字来做遮羞幌子。想想记者们也是为生计,发表点东西不容易,况且,报纸这些东西,百姓们爱看不看,爱信不信,不至于很大害处。故,这个词汇属于小俗小恶的程度。
二、“专家”。以前对这个词是心存敬畏的,认为只有在某一领域有极高造诣的才可称“家”,如作家鲁迅、科学家钱学森。再不济如百度的解释也要“对某一事物精通,或者说有独到的见解的人”才称“专家”。然而,现在的“专家”多如雨后春笋,随便拼凑几篇文章是作家、抄几篇论文,找家杂志发表就是科学家、拿绿豆、茄子给人“包治百病”的,叫养生学家……走在大街上,随手一捞,十个中有九个自称“专家”。朋友小Z的母亲一心想减肥,看了某专家的讲座,遂用生吃茄子的方法,结果脂肪没减掉,肠胃弄坏了,自此,再不相信世上有“专家”一说。此等所谓的“专家”无非是些沽名钓誉之徒,百姓们若不小心信了,很可能破财。故:这些词汇危害不小,属大俗大恶也。
三、巨俗巨恶之词:“评比、评审、评选、评估……”在浮躁的世风下,人们被“评XX”牵着鼻子团团转,小范围的,“XX先进个人”、“XX先进单位”评选;大范围的,“XX强市”、“XX强省”评选……之所以说“巨俗巨恶”,皆因为掌握这些词汇的多是强势一方,他们突然心血来潮想弄个什么评选,下面的蝼蚁们便是再苦再累也要屁颠屁颠地忙上好些日子。——当然了,对于高高在上的他们来说,这些活动蛮好玩的,优哉游哉地到下面评估一翻,看下面的劳苦大众累死累活,大约挺有快感的,末了,年终总结的内容亦有了!再看看那些热闹的评比过去后,留下多少实际意义呢?恐怕留下最多的就是一大堆“垃圾档案资料”吧?——对了,还有做这些资料时费的纸张、砍掉树木留下的树根!越来越多的评比就像无数辆马车压在蝼蚁们身上,苦不堪言!真真劳民伤财,贻害无穷!
曾经以为“炒作”这个词是很俗的,现在看来,它虽然俗,却光明正大——我就是想出名,就是要炒作,怎么了?大有“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姿态。相比起那些明明是功利熏心,却要用堂皇的理由来掩饰的词汇,实在可爱多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也谈“好奇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