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艺术

爱,究竟是什么?千载悠悠,浩浩大地,无论是古人还是我们,似乎总是或者或多或少都在思考:爱到底是什么呢?无形无体,仿佛触手可及,却又什么都抓不住;仿佛远在天边,却又时时刻刻伴人左右。有人说爱是一种感觉,

爱,究竟是什么?
千载悠悠,浩浩大地,无论是古人还是我们,似乎总是或者或多或少都在思考:爱到底是什么呢?无形无体,仿佛触手可及,却又什么都抓不住;仿佛远在天边,却又时时刻刻伴人左右。有人说爱是一种感觉,可具体是怎样的感觉呢,又没有人可以很好地描述出来。无论我们怎样试图去诠释她,都无法叫大家满意。这倒颇有点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玄之又玄的奇妙。
太多的东西摆在眼前,总会不知哪个更好更合适或者说更完美,与其在挑挑选选中荒度时光,还不如选择一个,然后认认真真地去了解。
德籍美裔作家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很好地阐述了爱。
“爱是一种艺术”,我简直找不到比“艺术”这个词更好的词来比喻和诠释爱了,至少在现阶段是这样的。
“爱是是人必需的!”“爱是唯一的救赎!”“爱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且不说持这些观点的人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也抛开各种个人的或者团体的某种企图,客观地来看待“爱”,我认为爱也跟艺术一样,具有外在的可观可看的表现形式,也具有内在的不可名状的思想和灵魂感悟,两者既不完全独立,也不完全胶合,辩证而统一。
每个人都会有追求艺术的渴望,就像其实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
艺术是人生存所必需的吗?
从近了小了来讲,一个人这一生要是都没有拥有艺术,只要温饱等能解决,那么他是可以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甚至还能很好地生存。爱,不也一样吗?倒是经常听人在高呼:“没有爱简直活不下去啊”,可是好好想想,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但是,从远了大了来看,没有了爱的社会和世界就会像没有了艺术的维也纳,一片死寂,久而久之,这样的社会会被一点点淘汰,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无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之,倘若在这样一个大的趋势下,也会万物至三,三至二,二至一,一最后将永远地归于尘土。
也有人说:爱,是一种能力。
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没错,但不全面。能力,更倾向于一种学习的过程,可以说只是爱的一部分。首先要明确的是,艺术和爱都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换言之就是爱是客观存在的,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能力这种东西,是慢慢形成的,是从无到有,是积少成多,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行动。想要最终能得到爱并把自己的爱给予他人,那就需要能力,需要接受、学习、提升爱的能力。爱,既是名词,也是动词。一个不承认或者是认识不到爱的存在的人,是无法获得爱的。一个懂得爱的存在、形式和意义但是没有爱的能力人也是不可能得到爱,当然也不可能去爱别人。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样的道理:从事于爱者,同于爱,同于爱者,爱亦乐得之。追求爱的人,会主动与爱在一起;愿意与爱在一起的人,爱也乐意站在他这一边。爱者与爱之间的能动性、互动性、相互依存性和创造性越强,则爱的艺术越高、越深。一个想要在爱的艺术上有所成就的人,必须是不断地认识爱、了解爱,不断地加深与爱的互动和联系。我们总是无法说明也无法估量艺术究竟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和深度、广度,爱也一样。借用武侠小说中所说的武功的“人剑合一”的最高境界,来说明艺术的最高境界——人(即创造者)与艺术(即存在者)“合二为一”,我想,这并不过分。
虽说艺术客观存在着,但能发现、欣赏和创造艺术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有那么一部分人,对艺术有着不一般的禀赋和认识,他们能发现艺术欣赏艺术创造艺术,或许这就是天生的,我们无法解释的。就像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很大程度来说是因为后天的修行,但决不能忽视他们身上自出生以来便带有的某种特别的东西。此外,剩下的那大部分人,要想与艺术结缘,那便需要他人的引导和帮助了。爱与艺术,同样的道理。
是以爱人者常善爱人,故无弃人。爱人者,不爱人之师;不爱人者,爱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懂得爱的人总是主动去爱那些不懂爱或者懂得的爱没有自己多的人,因此不懂爱的人越来越少。所以说,懂得爱的人是不懂爱的人的老师,反之,正因为不懂爱的人的存在,才有了懂得爱的人存在的基础和加强爱的艺术造诣的条件。不懂得向那些懂爱的人学习,不懂得充分使用那些有利于爱的提升的条件,都是愚蠢至极的。想要能引导别人学会爱,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首先自己本身要是个能爱之人,其次是要有爱人之意识,最后还得有爱人之方法和艺术。无爱之人何谈爱人?无爱之意识之人不过是在自我的艺术世界里自娱自乐。而那些没有爱人的方法和智慧的人,只会让爱和那些想要学会爱的人走向歧途。
爱之第一阶段,对于完全没有爱的艺术的人,在确立了爱的存在和信念的基础上应首先去了解爱这门艺术所包含的内容,进而让自己能够懂得一点爱,然后再向下一阶段过渡。爱的第二阶段,关于那些懂得一点点爱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个不错的开端。一方面,自己要通过理论的学习和自我的实践来加强对爱的认识、加深对爱的信念;另一方面,要向那些于自己而言有更高的爱艺术追求和造诣的人学习,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信心和耐心。在不断的自我提升和更多的外在引导的基础上,便可将爱进行到下一阶段。第三阶段,便是爱人。爱人,包括爱己和爱他。爱己是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得到别人的爱而形成的,而爱他,则需要自己在爱己的基础上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怎样爱他呢?还是那样,先让他明白爱这样的一个存在,然后引导他去学习爱的内容,最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爱他,最后教会他怎样去爱自己和爱别人。爱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爱者和被爱者拥有足够的信心、热情和耐心。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爱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点点滴滴的积累。“欲速则不达”,我们需要慢慢地、一步步地去学习爱、去得到爱、去给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