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石栏外毗邻着一汪水塘。先前只不过是一块杂草丛生的水田。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前几任校头都无暇过问,让其闲置着。好事者闲暇时插些秧于其间,倒让它名副其实地发挥了些许作用。
当前校头上任伊始时,大搞环境建设,争创“花园式校园”。新官上任三把火“嘛!总觉着侬大一块水田只种一季稻子,没什么收益,荒着怪可惜的。校委会一班人寻思再三:那就种点藕吧!一举两得:荷叶荷花自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再则,藕可以分给大伙吃。好主意当然会博得一致的首肯。于是买藕种,雇人耙田……一番拾掇,水田变成了荷塘,显得有些“洋盘”了。
在藕叶刚探出鹅黄的嫩芽时,校头煞是关心了。一天不看五回也要看三回,塘里的水是否深了,缺口敞了没有,娃儿捣乱没有,仿佛在侍弄自家刚临世的宝贝幺儿。冬去春来,在他们一家人的精心呵护下,荷叶很争气地绿满了整个水塘。
确切地说,比起那时的荒芜是大有些看头了。满塘郁郁葱葱的绿叶间星星点点地初绽着或浓或淡的尖尖角,在周围修竹茂林的掩映下,别有一番景致。清晨,人们总爱迎着一缕淡淡的荷香在塘边伸伸腿、扭扭腰,活动酥软了一夜的身子骨。就连上学的山里娃也要驻足片刻,然后满身留香飞似地跑开了。课间人们一窝风似的来了,美术老师正忙着指导学生写生,语文老师凑热闹似的领着大群娃儿赶来写《荷塘胜景》……那时的荷塘简直沸腾了!从原来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络绎不绝,真是天壤有别啊!饶舌的人们,有的大叹景色之美,有的大夸校头之功……每每上司下来巡视,校头总要带去欣赏他的“样板工程”。一边汇报工作,一边俯首听些似是而非的褒奖。心头像是灌了蜜似的,一直甜到了脚尖。
就这样,荷塘仍然一年一年的绿,荷花还是一茬茬的开。校头一家依旧倾情倾力地侍养着这片池塘,私自养上了几百尾鱼苗。上观绿叶红花,下赏游鱼嬉水,动静结合,倒蛮有些情趣的。
今年开春的时候,校头煞费苦心地请石匠用拆旧房的石板对荷塘动了个“大手术”来了个彻底修缮。光工资就花费了近千元,所用款项当然姓“公”了。据说初衷是想让荷塘“万古长青”,可老师们闹意见了:有的认为那是“瞎子戴眼镜”,有的则认为破坏了自然美,有的认为花费太大了……可是当家的说了都不算,谁说了算!意见自个儿保留着吧!
可是,老天不遂人愿,原来水波粼粼的一泓清波,反而经这一拨弄,水位不知何故骤然下降了。经过今夏烈日的曝晒,荷塘居然干涸见底了。校头急在眼里,烧在心上,使出浑身解数,也于事无补。看来是“外公死了儿——没救(舅)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初秋的午后,我信步来到荷塘边。放眼望去,哪里还有半点绿的影子,一片枯枝败叶倒伏在沟壑纵横的田里,大多都烂成了腐殖质。少数坚强的枝杆桃着朵朵孤零的枯叶在秋风中摇曳,如一个伫立在秋风中的风烛残年的老妪。
有人不禁要问:校头不管事了?昔日的热情哪去了?此时的她忙得不亦乐乎,天天忙着对付纪检部门的审查。据说大部份老师联名控告他趁学校搞建设之机中饱私囊,有贪污之嫌,致使一个山区小学负债十余万……
秋雨赌气似的下得日盛一日,荷塘早已恢复了往日的荒芜。没有了莲藕的霸占,塘里的花生草疯长,很快蔓延开来。知名的、不知名的小花点缀其间,着实有些惹眼。雨一停,这里倒成了山里娃的乐园:抠藕的、打滚的、藏猫的……昔日的荷塘,他们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时至今日,随他们自由自在地打闹嬉戏了。
晚秋时节,山里人该种菜了。干涸的池塘已被人开辟出来划成一畦一畦的,菜秧已破土而出。校头也因涉嫌贪污被撤职调离,另有他用……
变化,变迁,蜕变
校园的石栏外毗邻着一汪水塘。先前只不过是一块杂草丛生的水田。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前几任校头都无暇过问,让其闲置着。好事者闲暇时插些秧于其间,倒让它名副其实地发挥了些许作用。当前校头上任伊始时,大搞环境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