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背后的感情蜕变

前天去上班的路上,遇见一位女性熟人,我礼节性地对她点点头,她却微微一笑:情人节快乐。我脸一红没能及时反应过来,她又补充一句:今天是七夕,你不知道?我一乐,是吗?可是街上怎么这么冷清?东方的情人节,难道

前天去上班的路上,遇见一位女性熟人,我礼节性地对她点点头,她却微微一笑:情人节快乐。我脸一红没能及时反应过来,她又补充一句:今天是七夕,你不知道?我一乐,是吗?可是街上怎么这么冷清?
东方的情人节,难道真的无法象西方情人节那样深入人心?中国的月亮没有外国的明亮的现象,真的还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曾有一位网友戏谑地尊我为老学究,我淡然一笑,敲过去一行字:言过其实了。但心里却在琢磨着自己的思想是不是跟不上时代了,给人留下古板守旧的印象?
人的思想观念稍一懈怠、停滞,便会落伍,尤其是在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曾经的新潮流很容易走向它的反面,陈旧过时,成为一种障碍。正所谓思想变化快,不如时代发展快。远的不说,就拿男人和女人的情爱来说,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就远远未能理解80后的一代。
对于男女之情,其变化发展的结果,最能反映出一个时代婚姻观念的特征。曾经,爱与不爱不重要,关键是娶或不娶。如今,结不结婚不重要,关键是爱或不爱。从中可以看出男女之间的爱情,今昔非比新旧两重天了。有媒体刊载《中国新闻周刊》去年进行一项网上问卷调查的相关信息,说《周刊》询问了超过万名30—40岁的男女对爱情的看法,结果是大多数被访男女不相信还存在永恒的爱情,亦不乏被访者觉得不能忠于婚姻,面对异性诱惑和婚外情,普遍觉得可以接受。
看了这则新闻,我似乎明白了“东方情人节”为什么屡遭冷遇的原因。记得我曾经与一位友人讨论过“七夕节”为什么不受国人欢迎的问题。当时,我曾武断地说,中国传统的七月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因为那个节日自古以来就只是女人们独自热衷的一种活动,男人很少参与,所以有些地方又称之为“七巧”(乞巧)节。它不象西方的情人节那样温情脉脉、深情款款,男人女人都一概地投入,把浪漫的感情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现在看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要解开国人冷待七夕情人节之谜,还得从爱情婚姻观念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答案。
近年来,不少的男女,尤其是70后80后的男女,对婚姻不忠,已成为平常事,更逐渐地发展为对婚姻随便。网络发达的时代背景下,男人和女人未见过对方的面便可以自称相恋,亦即是“网恋”。网恋的出现,一路破了几千年来都无法突破的一个又一个记录。据报载,一对男女相识13小时后结为夫妻, 无数的人认识了几小时便开始拍拖,约会不到二小时便能手牵手,象一对相恋已久的情侣般亲昵,谈了三两天就闪电式地结婚。有些男人女人还更新潮,结不结婚先不管,同居一段时间再说。天南地北泱泱神州大地上,到处都上演着快餐式的婚姻,蜻蜓点水式的爱情,人们不再那么死心踏地地忍受相思之痛、思念之苦,结果出现大量的短婚、闪离等让人咂舌的艳闻。这反映了当今的男女对终身大事的随便和轻视婚姻的态度,更反映了人们婚姻观念的蜕变。
脍炙人口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优美词句,曾经传诵了上千年,成为两地分居夫妻们忠于爱情固守婚姻的真实写照。传说中,牛郎织女对爱情忠贞如一、永不变心的精神,就这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勇于追求自由爱情的男女青年。这种传统而被称之为美好的爱情观,所以能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其核心就是对爱情的忠贞如一。换句话说,牛郎织女故事的本身,赞颂的就是对爱情的忠贞。这与时下的男女爱情观婚姻观是格格不入的,又怎么可能被人们所接受呢?
时下,短婚闪婚,早恋网恋,比比皆是。做情人、包二奶、包二公、养鸭子、当小三(第三者)、一夜情等等游戏人生的生活方式,变成一种时尚。据传,深圳一女孩网上征婚,更直言不讳地写出“宁做小三,不嫁穷人”那样令人忍俊不禁的口号。爱情与金钱,后者越来越有重量,越来越成为人们涉爱涉情的首选,越来越有市场、越有卖点。所以,出现婚外情、一夜情等等公然挑战婚姻从一而终的传统观念,便不足为奇了。试想,在那样的一种反忠贞情感的作用下,又有多少人愿意过一个宣示坚贞如一的“情人节”呢?
有专家表示,解放后所进行的一次又一次社会、文化、政治等运动,正统的道德伦理体系早已被摧残殆尽,并且伴随着这些运动,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几次质的变化。第一次是以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为标志,婚姻革命以法律为导向,讲求合法婚姻。第二次是文革期间,婚姻革命以政治为导向,讲求阶级感情,以政治上是否立场相同而缔结婚姻。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后,婚姻革命以经济为导向,讲求的是双方有稳定经济收入组合型婚姻,到现在的第四次婚姻革命,以经济、权力、刺激等多因素混合为动力,讲求的是随心所欲,张扬自我。
很难说这种变化是好是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一切的变化,将与传统爱情婚姻所强调忠贞如一、白头偕老的观念渐行渐远,社会道德伦理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并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破而不立,处于道德伦理缺失的真空状态。人们将各自为战,各行其是,年轻一代的头脑里也许将不会还有“寡廉鲜耻”这几个字,闪婚闪离,随心所欲的现象将更加普遍,性体验的年龄段将大大地提前,一日夫妻百日恩将变成百日夫妻便离婚……
看来,我是真的有点老了,只是老了依然难成学究的老者,幸哉?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