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故宰相肚里好撑船。古之成大事者,莫不待人以宽。似晋文之容管仲,秦王之收尉迟,均可为不计前嫌、有仇不报之表率。服彼之心收归己用,襄助自己酬壮志、建伟业,此乃英雄气度。
《淮南子·原道训》曰:“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足见,掌斧钺者,不患甲兵之寡而患德之寡,不重城池之固而重义之固。
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有仇不报者,君子是也。夫生而为人,不可睚眦必报。古语有云,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譬如针尖对麦芒。且夫冤冤相报无了时,以仇报仇,必然仇深似海;不若退一步海阔天空,相逢一杯酒,哂笑泯恩仇,旧友如是,宿敌如斯,必能和衷共济,化干戈为玉帛。
至若以德报怨,看似愚钝,实乃大智慧也。山不择微尘,故能成其大;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向日,庄王不究绝缨之人,始能于沙场危难中得其救援,化险为夷;葛令公生遣弄珠儿,骤得军心所向,战无不胜,成一代之霸业。
是以,攻城不若攻心之要,去敌不以杀戮为道。孙子兵法三十六卷,但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术中之妙。德之为物,斯世同济。且不闻佛祖割肉喂鹰,娄师德唾面自干,非惧之故,重德耳。
今者有国人旅美,因擅运营而遭人妒,阴置垃圾于其屋。其人居之不碍。或曰:“何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笑曰:“吾国廿八掸尘,但以尘多为贵。今者财源自来,何苦弃之?”闻者汗颜。
人生一世,草长一秋,君子需有容人之雅量。以德报怨,以理服人,卧榻之侧亦容他人安睡,是谓真君子。
君子贵德,德化众生,故仇雠可为朋友,宿敌可结同心。如是夫,举世和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