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说春晚

近五年,每年的春晚我都仔细地看了,可以说是看一次,伤心一次,伤心一次,期待下一次……就是在这种往复中,迎来了农历的2008。结果呢?伤心还得继续,期待永无止境。不知是我的欣赏水平变高了,还是春晚的导演,制作人以及演员们江郎才尽,反正,我对春晚的评价越来越差,这是不争的事实。我真的难以想象,我们的春晚要是停办了,这意味着什么?
春晚,她不仅仅是一个艺术节目,她还是一个综合性的大舞台。各种民族艺术在这里交融,汇聚,又传播出去。07年赵本山的“忽悠”犹在耳旁,08年蔡明的“为什么呢”已响彻大地。这就是春晚的魅力。除此之外,她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这一夜,无论是常居国内的观众还是经常穿梭海外的华人侨胞,通过春晚,通过屏幕,开凿了一个精神栖居地,找到了共同的话语,这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这一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变得空前强大,任何民族都无法战胜。
春晚的精神文化价值的确不容小觑,但她的艺术价值呢?要是艺术价值消失了,文化价值以何为载体?就如一档节目水平下滑了,还有谁会找它做广告。
因此,我认为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来关注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通过春晚整体艺术水准的下滑这一表象看清民族艺术文化的衰竭。从而,找出应对措施,挽救春晚,挽救民族文化。
08年的春晚,说真的,在播出前我比以前任何一次都更为期待。因为各娱乐媒体在报道中均以‘改革’为关键词,即大量删减舞蹈类的节目,增加语言类的节目。开始一听,仅凭个人的艺术喜好也觉得不错,但春晚结束后,仔细一想,才恍然大悟,有一种佛祖点化众生时当头棒喝的感觉,这不是玩火自焚吗?我不反对“革命”,但想这种革法的人真的应该拉出去立即枪毙!都是爹妈的“孩子”,干嘛优待“语言”,歧视我们的“舞蹈”啊?就当下情况,“语言”比较受喜欢,我们确实应该高兴,但在原有的时间下继续把她做强做好就可以了啊,要是想艺术一下,应用点心理学的知识,那应该是相对减少一点语言类节目的时间才对啊,这样可以吊一下观众的胃口,使得他们对来年的节目更有所期待啊。我真不知道“改革家们”是怎么想的,竟“大大”加长了语言类节目的时间。可结果呢,也就那么几个节目凑合,其他的呢,全是为统治着唱赞歌,毫无艺术水准,把它们编一个剧本,发一个“内参”还差不多,公开献丑,就不必了。
再说了,我们的民族舞蹈就可以舍弃了?谁能否认杨丽萍的舞蹈把美用形体演绎到了极致?就07年的舞蹈类节目整体上也相当不错啊,尤其是南京军区文工团的《小城雨巷》。舞蹈中,20位柔美如水的江南姑娘手持油纸伞,在簌簌迷蒙雨丝中穿行嬉戏,勾勒出了一幅清新的江南雨中情景。那么清新,柔美,你们(改革家们)为何却视而不见?
现实很残酷,目前状态下,真的很少人来关注舞蹈,至少关注的还不够,特别是民族舞蹈这一艺术门类下所涵盖的各种形式。我真的不希望等到她们濒临灭绝时,相关部门及所谓的“仁人志士”才开始放“马后炮”,摆出高姿势,扭捏作态,说不定还会走上春晚,来各“即兴朗诵”什么的,号召大家保护民族舞蹈,作为以后升官发财的筹码或者茶余饭后向人显摆的谈资。
08年的春晚再怎么说都已经过去了,我相信“改革家们”也只是因为一时“淘气”才耍性子压缩舞蹈类节目的时间的。可说好了,09年可不敢再这样了啊,再这样,我可真的要抛弃你了。
到这里,泪也流干了。也好,既然流干了,09年也就无泪可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