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之殇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之殇

凤胫杂文2025-09-05 03:03:47
又快到一年一度专业技术职称(以下简称职称)评定的时间了,全国又要有千万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遭受精神上的“扒层皮”了。之所以用“扒皮”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无数经历过职称评定的人,大
又快到一年一度专业技术职称(以下简称职称)评定的时间了,全国又要有千万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遭受精神上的“扒层皮”了。之所以用“扒皮”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无数经历过职称评定的人,大多都会有这样的切身感受:评定一次职称的艰难程度,无异于在精神上扒一层皮,身心上所遭受的磨难和痛苦难以形容。
职称评定本来是件好事,职称是用来体现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然而,现实中的职称评定(不含以考代评型)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走了样、变了味。尤其是其中职称指标的设定,更是极不合理。虽然设定指标的初衷是激励先进,促进后进,可在实际执行中,却往往变成了以权谋私、互相争斗、相互倾轧的工具。难道不是吗?在各项条件都几乎相同的情况下,若两人中只有一个指标,就必须残酷无情地刷掉一个人。更有甚者,专业水平低的人却可能因为有官职、有背景、有行贿等不当因素占用了指标,其结果可想而知。
还有在评定条件中对学术研究论文的要求。有时职称文件上写明应为本专业的论文内容,只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即可。但却被不少单位在无明文要求,实际私自篡改执行成必须是本单位指定的某些核心期刊才承认,甚至将根本不是任何核心期刊的本行业期刊也硬拉入核心期刊目录。结果使得评职称者有苦难言,只有满腔愤怒、满腹牢骚和满脸无奈,严重地打击了工作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难道还会有心去努力工作吗?难道还会因为职称评定而促进工作吗?与此相关联,也相应地造成了在某些专业核心期刊数量相对较少,其他核心期刊又得不到单位私自承认的情况下,导致论文发表水涨船高。在这些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动辄被中介公司以每篇3-4万的高价进行大肆炒作。这对于许多工资本就不太高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言,一篇论文几乎相当于一年的工资价。
虽然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0多年,勤于工作和学术研究,也算是符合努道普效应的情况。即在声望较低的机构(高职院校)中任职的专业人员做出了高于他们机构所应取得的成绩,获得了多于他们显然应该得到的承认,该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见的。在本专业领域中,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数量居于全国业内第三位。然而,却屡屡因为指标原因以及其他非正常因素(如首次评定、没有官职、没有背景等)困难重重。副高职称的评定经过了连续4年3关(学校、管理局、集团公司),并且分别给管理局和集团公司领导写信反映问题后,才得以解决。如今,正高职称的评定又经历了第一年在集团公司无任何通知理由地未通过,第二年不允许申报,说是正高职称两年才允许申报一次。今年恰巧也是我退休前的最后一年了,尽管各种条件都已经具备,但是前景自认为仍然一片暗淡。学校的许多同事也纷纷自动放弃了正高,甚至副高职称的评定,因为他们感到实在太艰难了。即使当同行网友们听说我已经发表论文435篇,怎么可能还不是正高职称时,我只能说是单位没有指标,大家纷纷表示都有同感,各单位情况也都大同小异。
综上,我建议从几方面改进我国的职称评定制度,实施使人才得以喷涌的中国人才喷涌计划,解除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桎梏,让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真正地扬眉吐气,为国家的各项事业心情舒畅地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建议取消不太合理或名义上合理而实际操作中不合理的职称指标,实行只要达到规定条件就正常晋升的机制。因为毕竟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这只是一个职称的资格而已。若本单位无法聘任,还可以到他处应聘,以解决人才被埋没的问题。其次,适当调整论文发表的条件,或者严格执行合理的论文条件。严令各单位不得私自制定和执行与文件不符的自设条件。第三,对于那些成绩突出的人才,给予脱颖而出的条件和环境。虽然在现文件中也有破格之说,但往往难以执行或被歪曲执行,致使那些有官职、有背景、有不当行为的人不当获取。
目前,我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国家、单位和个人都在努力实现着各自的“中国梦”。而在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中国梦中,切实改进职称评定制度,实施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喷涌计划,似乎应当是既不难做到,又会让专业技术人员拍手称快,更会使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大好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