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寻荫

秋色刚刚蒙上宿舍的玻璃窗时,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转眼间,在这个青山绿水的校园已有一年了。一年,对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来说,轻轻一翻扉页就过去了。但是,对于一个充满忧虑,没有目标的人来而言,是何其漫长,是那般

秋色刚刚蒙上宿舍的玻璃窗时,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转眼间,在这个青山绿水的校园已有一年了。一年,对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来说,轻轻一翻扉页就过去了。但是,对于一个充满忧虑,没有目标的人来而言,是何其漫长,是那般难以承受的煎熬。
又是一个金秋,曾经的青涩已完全褪去。厌倦了阳关明媚,千篇一律的早晨。惧怕中午的炎炎烈日,无情地炙烤着校园的水泥路,冒着蒸腾的热气!以何来消解这烈日呢?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是,对于我们尚处于穷酸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奢侈的想法。 
闷重的气息包裹着我,意外的有一阵风吹过来,却是一团夹杂着各种异味的混合废气。校园里经常游荡的那条狗,也终日趴在树荫下,吐着舌头,大口的喘气。风在林间的喘息,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聒噪的蝉鸣大声地叫着“好热呀!好热”。偌大的校园似乎得罪了天神,给以我们如此的惩罚。出去吃顿饭,却满载一身臭汗而回。铁板床也成了热炕头。我也终于领略了“老虎”的威力。 
百般无聊,酷热难耐之际,有时也打一下牌借以消遣。可是,久而久之,又心生愧疚。无奈,只好和暑假一样,读书度烈日。为无聊而读书,却也可笑。 
可是读什么书呢?在卷帙浩繁的文学典库里,这着实很难抉择。《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之类的历史烟海,虽说在历史的长河里可以洗涤我的思想,但须集中十二分精神耕读,太费脑力,劳神,与烈日难眠精力乏有悖,弃之。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场面太混乱,招式别出心裁,弥漫着血腥、暴力的气息,让人易激动,且需很大的想象,与烈日燥热相生,有违初衷,不读。而那些言情类的小说,令人哀叹悲愁,亦不读。
解闷还是最适合读大文人的小文章。比如说鲁迅的散文集《野草》和杂文,周国平的散文等,短小精致,庄中寓谐,读来不烦不腻不躁,心气平和,凉意四散,热气从毛孔钻出。读书时,冲一杯奶茶,精心凝神,随手乱翻,随性而读,旋转的电扇调节着呼吸吐纳。敞开的窗子偶尔漏进几缕冲破暑气裹挟的凉风,顿时神清气爽,寒毛也都抬起了头。
清晨,趁着太阳还躲在那上的背后,最喜欢的就是读古代的散文和诗词了,聆听孔子“不读诗何以言”的庭教。读来无我两忘,精彩之处开嗓大声诵读,“悠悠苍天,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如吻花蕾,满唇芬芳。有时也读一些新诗,翻开那首《雨巷》,让我的忧愁,像那丁香一样的姑娘那般,消失在风雨里。在深情地重吟《大堰河,我的保姆》,瞻仰那母子深似海的爱。 
有一天,从书桌上取出周国平的书,里面写道“浅薄的无聊好比感冒,停留在体表,一觉便可痊愈;深刻的无聊是一根穿透灵魂的毒针,无药可救。”看到这时,我那颗被烈日加热的新静了。书是一股清凉的细流,缓缓地流入我的体内,滋润我的思想,净化我的心灵。 
以书为伴,无聊时多看书,闲散际常读书。书是一味良方,它能防暑降温,清热祛火,同时也能祛寒温脾,四季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