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师作家座谈会。
我对夏有志的无标题小说尝试很感兴趣。一天晚饭后,我请求他为我们谈谈这个问题。他用手指一下咽喉,张一张嘴,我即刻明白了——这几天,他讲课加上课下与人交谈,说话太多了,嗓子哑了。
他确实讲话太多了。会前会后,饭前饭后,有不少与会者找他谈文学,他都做到有问必答,非常认真。于是,宿舍里、台阶上、大门口、餐桌旁,他都可以滔滔不绝的讲,他对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都能讲解得明白清晰,生动有趣,听者无不翘首称赞。
为了讲文学,他不知耽误了多少休息和睡眠。午后不午睡还不说,夜间还常常交谈到凌晨两、三点钟。他说:“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你们来一回北京实在不容易,要想见一面北京的作家,就更难。”作为东道主之一的夏有志,决心满足大家的要求,有问有答才会融洽,他说:“你们迢迢千里来北京,生活与文学上的问题尽管说,我会竭尽全力给予帮助。”的确,他每讲起人生和文学,就特别动感情,机灵的眸子在眼镜后,闪动着热情的光辉,手势随着语言形象的变化着,声调抑扬顿挫,快慢有致,他那评书式的生动演讲,很是吸引人。
那天讲学,他说:“我还是先做一番自夸吧,其实,有时来点自夸是必要的,可以面对面让对方了解,之后,才能无拘无束的进行坦诚的交流。”原来,夏有志是从中学讲坛步入文坛的。1979年4月,《儿童文学》发表了他的处女作《大风降温》,那年他四十岁,已是中年。十个年头过去了,他发表出版近三百万字作品,其中有十五篇,曾在省市级以上文学刊物上获过奖。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窗台上的脚印》,获得1986年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少儿电视剧一等奖。根据他的小说《他,他还笑得出》改编的广播剧,曾获全国首届儿童广播剧“金猴奖”头奖。
迄今,他已经出版了四部长篇小说,八部中篇小说,三个短篇小说集。1989年6月,海燕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儿童文学艺术丛书《儿童小说十家》,其中就有他的小说《我听见了自己的声音》和《两个少年情》。任大林在《儿童小说十家》前言中说:“……刘厚明、邱勋、夏有志和罗辰生则为你描绘了一幅幅新中国少年儿童的生活图景。这些作品之所以动人,首先就因为作者所描写的都是他们非常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人物,熟悉的环境,使他们感情充沛,挥洒自如,充满了真情实感。”
刘绪源在评夏有志的小说时,写道:“他给我的最初印象,是清新和流畅,是一种泉涌的文思是对儿童心理的自然而又贴切的把握,是字里行间弥浸的那一片浓郁的儿童生活气息。”
夏有志在给教师作家讲创作体会时,很强调严肃的人生,曾不止一次地、诵诗般地重复着自己总结的一段格言:“把生活中的欢乐和痛苦,统统放到大脑的烧瓶中,加点哲理催化剂,摇一摇,沉淀出一个严肃的人生。”(1989年8月9日于北京)
夏有志印象
今年八月,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师作家座谈会。我对夏有志的无标题小说尝试很感兴趣。一天晚饭后,我请求他为我们谈谈这个问题。他用手指一下咽喉,张一张嘴,我即刻明白了——这几天,他讲课加上课下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