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力、性交、毒品……看玻利维亚街童的生活
偶然间在一位朋友家翻到这本书,借来阅读,看过之后是震撼,震撼之余是心痛,感慨之余是对幸福的珍惜。书名叫《玻利维亚街童的春天》,台湾版本,虽然是繁体字,看着很累,但还是把它看完了。书是一个叫黄至成的美籍
偶然间在一位朋友家翻到这本书,借来阅读,看过之后是震撼,震撼之余是心痛,感慨之余是对幸福的珍惜。书名叫《玻利维亚街童的春天》,台湾版本,虽然是繁体字,看着很累,但还是把它看完了。书是一个叫黄至成的美籍华裔医生写的,他用简洁与富有平等主义者的文字,完成了这部近似口述历史般的作品。黄志成在哈佛医学院最后一年学习的时候,毛遂自荐发信给世界一百多个非营利组织,终于他背着背包来到玻利维亚的“加西亚女街童之家”与“布鲁鲁男街童之家”。几天之后,他走向满是抢劫、凶杀案、暴力份子的街头,他为住在污水道的女街童处理性病及堕胎后的治疗;为受到暴民攻击的孩童治疗眼睛,用纸板固定他们受伤的大腿或是缝上几针;为吸食毒品过多的孩童开药方,为女街童的孩子收尸,阻止他们不要再睡在排泄物上……
玻利维亚是南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首都拉巴斯有上万的幼童以街道为家,平均年龄14。4岁,90%受过肉体虐待,90%吸食毒品;女街童有一半以上怀过孕,她们受到过拳打脚踢以至于流产,她们喝下从女巫那里买的草药茶堕胎,她们38%受到过性侵害。街童们的边缘生活是你无法想象的,他(她)们住在地下污水系统里,用蓝色塑料布搭盖出暂时的几晚基地,他(她)们在墙壁上涂满潮湿粪便来阻吓入侵的敌人,他(她)们在墓地里白天帮死人浇花再向他的家人收钱,他(她)们乞讨、抢劫、偷窃、在公交车上背诵圣经章节、卖圣诞卡或是擦鞋,他(她)们进行免费的性交为了得到一美元的生活费……铁棍、尖刀、球棒插入他们的背脊他们在痛苦中死亡;她们的婴孩被放在医院里,由于付不出钱,直至苍蝇从婴孩的眼眶里飞出来;他们在夜晚被坐着卡车里的十几个男人痛殴;他们从肋骨到肋骨再到大腿与手臂上面布满200道刀痕,他(她)们这些10几岁的小孩,是街道废弃物。
街童们露宿街头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受不了父母亲的虐待而离家出走,宁愿住在街头也不愿意回家;有的是在街头出生,一直到老死都不知道住在有屋顶的房子里的感觉;有的是一出生被父母遗弃,但在孤儿院里受到的虐待让他们走上街头;有的待在街头几天就被好心人带回家;有的在街头待了数年后回头做正当的小买卖维生;有的则终其一生待在街头靠着乞讨或使用暴力生活。
他们为什么还选择街头?因为有屋顶的屋子里也充满着暴力虐待、歧视眼光和诸多的规则,让街童们宁愿选择虽然充满危险,但较有自尊的街头生活。要我们在生存和自尊间作选择,我们可能会选择是生存,因为自尊是没生存空间时的奢侈品。但是对玻利维亚的街童来说,自尊是重要的。
例如:书中讲述了一个叫加布里耶的男街童,因为其他街童的一个鄙视的眼神,而捅了对方一刀,对于差点杀了人的恐惧和面临审判的结局,他感到害怕,但是对他来说这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另一个男街童佩卓,面对向他施暴的男人时没有选择逃走,反而直接和那个男人正面冲突,结果被打断腿,但他同样没有后悔没逃走的选择。他们不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他们要的只是别人把他们当作“人”来看待,对于其他人的怜惜和施舍,街童们不会拒绝,但他们更希望的是其他人的注意和倾听。街头对他们来说有“家”的感觉,因为在街头上他们有彼此间的尊重和关怀,虽然危险,但这种感觉对他们来说是值得的。
书中还讲述了一个叫薇琪的女街童,她因为肚子痛找到黄至成医生。薇琪离家的原因是父母的暴力虐待,她住在街头上,以一次一美元一晚一次的性交维持基本生活,而其它时间不是用毛线吸食“稀释剂”(一种毒品)就是在街头闲逛。原本看似已深陷泥潭的女孩,在黄医生的耐心陪伴和好言相劝下,慢慢开始转变。后来薇琪重新回到孤儿院,并开始卖洋芋片赚钱,她的理想是当一位美容师。
《玻利维亚街童的春天》并没有作道主义的温情呼唤,只是真实地记录了生活在作者身旁的吸食“稀释剂”、自残、找嫖客、生小小孩的街童们的生活现状。正如作者自己说:“你不知道下次遇到他是什么时候,或许隔天、或许几个月或几年、或许再也没机会。你现在帮助一个自残的女孩清理她手臂上的一道六公分的伤口,你不知道这道刀疤是否会成为下一片自残痕迹的衬底;你现在救活一个女婴,不知是否会让她成为下一个一次一美元的娼妓;你现在治愈的一个男孩的伤口,也不知是否会成为明天性暴力下的替死鬼。但是,我们要做的是要带这些街童永远离开街头。”
书中所揭示的街童,作为边缘者的生活,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重新的认识,它似乎碰触了我们心灵深处那块陌生的领域,感知到让我们无法释怀的一部分,如果可以,真的也想伸出双手去拥抱他(她)们。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玩物丧志”新解随感
下一篇:由邻居家的烦恼想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