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亵渎了

貔貅,亵渎了

骚牛散文2025-09-08 09:34:35
去年国庆过后,单位让我们这些退休老人去北京感受一下奥运会的余兴,看看那雄伟壮观的鸟巢、水立方。没想到在其间竟得到了意外的“收获”——认识了貔貅。那导游小姐的责任好像是除了负责讲解好所看的景点外,还有另
去年国庆过后,单位让我们这些退休老人去北京感受一下奥运会的余兴,看看那雄伟壮观的鸟巢、水立方。没想到在其间竟得到了意外的“收获”——认识了貔貅。
那导游小姐的责任好像是除了负责讲解好所看的景点外,还有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极力向游客推介貔貅。在几天的功夫里,我几乎忘掉了自己是来北京旅游的,好像是专门来接受貔貅再教育似的。对这件事我还带有一种隐约的委屈感。
尽管记性不好,尽管对那东西不感兴趣,但是,经过导游几天认认真真、反反复复地说教,那玩意儿还是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
话说貔貅,是龙王爷的九太子。它龙头,马身,麟脚,有翅,灰白色,似狮非狮,似鹿非鹿。因它以珠宝为食,故浑身珠光宝气。一次天上的王母娘娘生日,龙王爷携九太子同去祝寿。调皮的貔貅偷吃了天庭财库里的金银财宝,惹怒了玉皇大帝,便一巴掌向它打去,不慎打到了貔貅的臀部,结果肛门紧闭。从此这个专吃珠宝的神兽就只吃不拉了。不过,坏事变成了好事。这使貔貅更加身价百倍,神之又神了。人间便把它视为既能招财,又能守财;既可镇宅,又可避邪的瑞兽。特别是它还有为讨好主人,而经常咬回过路人的钱财的“好德性”。这就更让一些人觉得它是帮人发财致富的便捷之物。
导游还心诚意善、毫无保留得教给大家一些关于貔貅的挑选、摆设、收藏、佩戴的重要常识。她还说主人若是不懂这些,或者弄错了,是要吃亏的。譬如说,在挑选貔貅时,凡符合“三大”(嘴巴大、肚子大、屁股大)的,则为上品。因为这样的才能吃得多、装得多;又如,用作摆设就要收藏一对,一公一母,公左母右摆放在宅门两侧,大口向外,好咬来外面过路人的钱财;若戴在手上,必须戴在左手上,因为“左进”嘛;如佩在胸前,就应注意隐蔽,否则,别人认为你心毒,不跟你玩的……
经过导游如此这般的宣传鼓动,我们同团的游客,特别是一些女同胞,她们心情激动,觉得与貔貅相见恨晚,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早一刻拥有自己的“财宝宝”。当然,导游也不会只说不作,在她的精心安排下,每到一个玉雕厂、玉器店,都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好让大家去精挑细选,直到你满意而归。令我不解的是,当游览车停下来,人们兢相挤下去抢购貔貅的时候,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女士与众不同,她对导游声色俱佳的讲述,不动心,不动容,不以为然。我便问她:“你怎么不去买一个?”
她说:“我有,早两年就买了。”
“它真的有那么灵吗?”
“假的吔!在这出来的头天晚上,我戴着它打牌,还出了五百呢。”她的话语中似乎带有一丝懊悔和怨气。
我想,既然是假的为什么要生产它,宣传它,购买它呢?后来,我才明白,我这叫“愚人的困惑”。君不见,今天的人没有不想快富的,没有不想聚财的,没有不想镇家护院的。何况眼下国人赌性日益坚强,桌上的事,如何不想通吃?不想光吃不拉?不想只进不出?再加之赌桌上风云变幻,精神稍微脆弱的人,尤其需要这种精神支柱。今日与貔貅一见,自然大喜若狂,即使是一掷千金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了。
事与愿违是存在的。我想他们这些人把貔貅买回去以后,试上一试,结论是被忽悠了,那它还有何用呢?摆在厅堂吧?它那“三大”形象可憎,有伤大雅;作为把玩吧?毫无怜惜之处;当成饰品吧?会贻笑大方,甚至招来朋友误会。这岂不是花钱买个累赘!
说来也怪,那些天,光顾了为别人着冤枉急,没想到问题竟出在我自己的头上了。在北京的最后几天,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因游览车的颠簸,或者是因为导游在大讲貔貅的时候,我曾冷笑过几次,亵渎了貔貅而遭到报应:每天饭照吃,汤照喝,就是不大解。虽无什么痛苦,但思想压力很大。因为我曾见报上有专家说,人如果一天不大便,他所受到的毒素伤害相当于一天吸了六包香烟。因此,每天回到宾馆,我都要把我的担忧向随行的老伴汇报一下。想从她那里得到一些同情和安慰,或者给出点什么解决问题的点子。可她总是一声不吭。到了第三天晚上,问题仍未解决。我仔细算了算,像我这样从不吸烟的人这三天等于抽了十八烟。思想紧张得好像癌症已经上了身一样。于是,我又郑重地向老伴讲了一遍。闷了一下,她终于不冷不热地开腔了:“这倒好,别人花大把的钱,带回去一个石头貔貅,我分文未花,却带回去一个活的、老貔貅……”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