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凉风台
到过凉风台的次数很多,春夏秋冬四季皆曾到过。在我的眼里,凉风台四季皆景,可唯有冬天,景色最美。冰雪凉风台,唯美凉风台。2013年的最后一天,乌蒙徒步群的一群徒友齐上凉风台,感受了冰雪凉风台唯美风光。徒
到过凉风台的次数很多,春夏秋冬四季皆曾到过。在我的眼里,凉风台四季皆景,可唯有冬天,景色最美。冰雪凉风台,唯美凉风台。2013年的最后一天,乌蒙徒步群的一群徒友齐上凉风台,感受了冰雪凉风台唯美风光。
徒友们,从城里坐1路公交车到火车站,人齐后,遂从明达中学后面沿山道而上。
因为是早上,要上山的小道基本没有行人走过,路面像泼了桐油一般,乌黑发亮。脚踏路面,起步收脚极艰,稍有不慎就会摔倒。上山后,下脚选择的余地多了:滑而难行时,可以绕道而上,脚踏枯黄的野草,尽管上面有雪,亦很止滑;也可踏着路面上凸起的小石,这时你大可不必担心石子会滚动,因为被凌凌得实实的,稳稳的,牢牢的;你也可以借助双手,抓住道旁的植物而上。
上山时,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图画:天,灰灰的,那是还未散去晨雾;山上色彩绿黄白褐相间,主调呈绿褐色。绿的是植被本色;黄的亦是植被经历了秋冬后的枯萎之色;白的却是飘落于植被上的雪花;褐色是那条通往凉风台的小道和山间没有植被和积雪覆盖的裸露之地。随着海拔的升高,白色渐浓,绿褐诸色渐淡,偶尔会也见到一抹红色,那是山野里偶尔出现的一簇救军粮。越往上走,图画主色愈明显,几乎成了白色,间或也有少许绿色装点其间。周围的植物状态亦发生了变化,上山时,道旁,小草绒绒如丝,荆棘技条迎风点,蔟蔟深绿白色染;渐上,小草覆盖在白雪里,静静地吮吸着水分;荆棘技条弯下了腰,偶有一枝两枝被徒友经过,撞下雪花一地,如释重负,猛然抬头傲立;蔟蔟深绿也被白色笼罩,放眼望去恰似一个个伫立的蒙古包。再上,雪没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全是冰。小草如铁线,直棱棱地伸着,戳在鞋背上,偶尔还会有一种生痛之感;荆棘技条如洁白透明的珊瑚,形态各异,姿态万千;那蔟蔟深绿也静卧于水晶宫一样,均匀玉透,犹如一颗颗硕玉。行至村庄前,几声犬吠,打破了冰雪世界的静寂。主人家出门打狗,寂静的村庄,迎来了我等不速之客。村庄里,小道上,玉树玲珑,徒友留影,久不移步。终因时不等人,遂过村庄,于道旁松林里午餐。
漫天雪地,冰松之下,徒友们,两人为伴,三个一群,五个一堆,摆开阵势。雪松夫妇,用露营炊炉,煨水烫米线。表面看上去似乎有点麻烦,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惬意亦是一份意境。冰雪天地,喝上一口自己亲手做的热汤,这是多少人羡而不及的。其它的徒友,各自组合,分享各自带来的美食。光光、三千、墨舞、老徐我们围成一圈,就着黄酒,数着花生米,喝着热气腾腾的肉汤,这又是一种意境。
午餐过,再上坡,过永安煤矿,流走于冰花之中,穿行于冰棘丛生的小道里,一切都是那么静,只有我们在游走,天山一色,冰雪凉风台,唯美凉风台,好不壮哉!
随着海拔的渐渐升高,空气有些稀薄,加之午餐时喝了些酒,有点缺氧的感觉。平时一气可以爬完的几百级台阶,也只有分三次才能完成。行至最高峰,山顶冰天雪地,寒风呼呼,衣服里却汗流夹背。眼前雪花漫舞,电线如棒,电杆似柱,铁塔像屋。
由于气温太低,我等不敢久留,合影后,沿公路而下,至宁边村,过小龙洞,看天色渐晚,一行打车返城。聚于仁和餐馆,互叙徒情友趣,共道冰雪之景。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辛苦。闲暇之余,我等素昧平生,因为徒步,走到一起,是一种缘分。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畅谈随心所欲,喝酒舒心随意。不像在单位,说话做事得处处小心谨慎,生怕什么地方得罪于人。于是,没有开心,没有快乐,便找一种自己喜欢并热爱的生活方式,虽不隐于世,却也能得到开心快乐。
徒步是一种忍受并快乐着的运动,只有保持知足长乐的心态才能淬炼心智;徒步亦是淬炼心智的一种途径,只有长期坚持你才能参悟徒之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