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的妙用

吹牛的妙用

韦舃杂文2025-08-30 20:18:02
吹牛说得白话一些就是把没的说成有的,小的说成大的,浅的说成深的,更有甚者,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将此行为发扬光大,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诈骗。这是为世人所不耻的行为,但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情比纸薄的社会中,这种行为却有着无尽的妙用。当然,世间万物,既然存在,必有两面性,说其妙用当然也是好坏并存的。
现今社会是一个充斥着冷漠,权势的社会,人们的眼里添塞的满是闪光的钞票,没了友情,没了亲情,恨不得人人变成势力眼,这是一个典型的笑贫不笑娼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你若选择实话实说,且不说能否引起别人情感上的共鸣,说不准还会招来众人的嘲讽和讥笑,所以,为了那可怜的自尊,只能遮遮掩掩,必要时还要骗,要吹。如若碰上个不摸底的,即使今天的早饭还是蹭别人的,你也可大言不惭的吹嘘你日进斗金,与某个领导是亲戚,或是某个公司的老总,便可博得别人的另眼相看,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可觅得一份免费大餐。
去年网络上风行的“豆,你玩”,“蒜,你狠”的现象,一个吹牛大师手持某某中医学院的博士学位证书,打着祖传的旗号,在媒体上大肆鼓吹了一通,就将百姓赖以生存,息息相关的食物炒成了天价,国家刚刚将此事造成的影响拨正,媒体上又出现了一个“神医”,鼓吹“三根冰棍将一患病多年的癌症患者治愈。”如是民间传言怕是还不会产生多大的效应,但媒体的介入却不由人不信,必竟媒体在百姓的眼中是一个官方的严肃的东西。在国家法律压制下依然会出现这种按下葫芦起个瓢的现象,终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个是孔方兄的威力,再一个就是吹牛之妙用了。
这些如果是吹牛的负面作用,那下面不妨再谈谈其正面的妙用吧。
冰变成水叫融化,冰越过水直接变成气体叫升华。那吹牛越过深一层的诈骗,再往深一层就升华到艺术的地步叫什么呢?叫夸张。你看李太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发三千丈”,这在文学修辞上叫夸张,在不懂修饰文学的人眼里,岂不就是吹牛呢?
记得吾一同事,口才颇佳,每每谈起一件事都会描述得风声水起,绘形绘色,让人百听不厌,也不疑其言实与不实,只是一味的深信不疑。巧的是,他说的时候身旁总有一公认的老实人在旁帮腔,以证其言的真实性,就似相声艺术中的捧哏和逗哏。偶有一日,其大谈往昔倒卖钢材之旧事,说到精彩之处有些得意忘形,把军列也开出来了,说什么他曾租用军列运送钢材等等,恼得老实人久久才憋出一句话“你吹的靠点谱行不?军列你自己开吧,我帮不了你了,俺的形象也被你吹没了!”惹得众人一阵大笑。老实人的形象瞬间消逝无存。如此无伤大雅,不伤国体,不动国之根本的牛吹吹也无妨,最少它还有一定的艺术性,既娱己又娱人,煞是有趣。
如若是单身男士,碰上一有些许虚荣心,且又小小爱钱的美女,大可吹嘘自己常自费游览全国的名胜古迹,既体现了你钞票多多,又可显你见识多广,阅历丰富,再加上无与伦比的口才,或许还真能抱得美人归呢。
当然,吹牛也是要讲条件的,首先,要有良好的口才;其次,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做到说假话不脸红,也就是脸皮要厚;其三,要能揣测他人心理,另外,还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审时度势,看清吹牛的对象,要做到好色者以色吹之,好利者以利吹之,好名者以名吹之,好权势者以权势吹之。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方可大吹特吹,不用担心有西洋镜被揭穿的尴尬,更不用担心无戏可唱。
列举以上吹牛的诸多妙用,并不为鼓励人吹牛,只是借此说一说生活中存在的某些现象,如若你在不违法,不伤人发肤,性命的前提下,能凭此自娱自乐,且又能以此善吹之名为自己博得一好前途的话,也不妨吹之矣!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