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负心汉酿成的家庭悲剧
一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种各样。”下面所讲的故事,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二2006年8月某日,我聚精会神地阅读刘逢军的《中
一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种各样。”
下面所讲的故事,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
2006年8月某日,我聚精会神地阅读刘逢军的《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刘教授对养生之道的新理念令我佩服。他说:“养生是一种文化,博大精深。善是养生的阶梯:上善若水,养生之本;善养父母,滋养祸根;善待他人,以增福光;善待动物、植物,以求灵气”。只有具备了善良的心态,才可以谈养生;只有人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平和的状态,才能够去养生。
刘教授说得何其好啊!我伏案深思。
突然电话铃响了。我拿起听筒,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喂!是孙老师吗?”“是,请问您是……”“您猜猜。”我想了半天猜不出。话筒里传来了笑声:“您忘记了?我是您的学生方明,在北方学院咱俩一起还搞过专案呢!”噢,我想起来了,在北方学院我确实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说:“我这次去海南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打算返校时到您家去拜访。”我高兴地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对方电话挂了。
我放下电话,觉得自己好笑。像接待外宾时马路两旁站着的小学生,手举红绿纸做成的两国国旗,一边不停地抖动一边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我这位学生方明,1964年入学,是我的得意门生。文化大革命中他和我情投意合,还一起搞过某干部的专案,从此我俩成了莫逆之交。毕业后方明留校工作,他学习勤奋,刻苦钻研,业务提高很快,曾派往国外深造,听说最近已升为教授。他将要来访使我非常高兴,我期盼着学生的早日到来。
三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我见到了阔别30多年的方明。看到昔日年富力强、英姿勃发的他,如今两鬓染霜,我不禁感慨万分。
方明见我白发苍苍,但精力旺盛,得知我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儿女事业有成,连外孙女都已大学毕业,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非常羡慕。闲谈中我们由现在说到过去,由地方谈到学校。他说:“我非常佩服老师对婚姻、家庭的处理,人要有善心,要讲道德,不能为一己之私欲抛弃家庭子女。”我听他话里有话,追问了一句:“此话怎讲?”于是他给我讲了一个负心汉的故事。
四
1977年恢复高考,我去彭城招收新生。在众多考生中我看中了一个农村考生。他的考试成绩出众,数理化几乎满分,我想:“多不容易啊,这么多年离开学校竟考出这样好的成绩。”我第一个将他录取,他的名字也起的好,叫沈有为。
入学那天,我曾找到沈有为并约他谈话。他戴一付近视眼镜,细高挑个,较瘦弱,不善言谈,是一个地道的农村青年学子。我问他:“家里有什么人?”他说:“父亲6年前去世,家里有母亲和一个妹妹。”我又问:“学业丢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能考出这样好的成绩?”他说:“农村不比城市,文化大革命没有什么事干,我除了参加农业劳动,一有空闲就拿起书复习功课。”
沈有为学习卖力,成绩突出,是班里为数不多的尖子生,并得到柳成林教授的赏识。他毕业后留校工作,成为柳教授的得力助手。
一年后他成了柳教授的乘龙快婿。
教授的独生女儿叫柳茹,也是北方学院的高才生。她和沈有为是同班同学,一起很要好,两人结为伉俪是人们意料中的事。沈有为和柳茹同来同往出入校园,招来许多羡慕的眼光,一时间成为学校的美谈。
突然有一天,一个农村妇女领着一个5岁的女孩找沈有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方明停了停,喝了口茶又继续讲下去。
沈有为见到这个女人,先是一愣,很快又平静下来。他笑着对岳父母说:“这是我的妹妹小芳。”这个女人听了感到愕然,慌忙解释说:“大妈,我不光是他的妹妹,我还是他的妻子呢!”柳教授听了不解,柳夫人听了更是摸不着头脑,柳茹听了差点晕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1958年说起。
五
1958年湖西田堂村来了一位女干部苏秀,是江南大学的教师,因在整风运动中说错了话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村干部把苏秀安排在贫农沈二卯家,令她与沈家同吃同住同劳动。
沈二卯夫妇都是老实人,他们不分左派还是右派,是干部就得热情关心照顾,他们对苏秀像亲人一般。苏秀来田堂村时已有3个月的身孕,她划成右派后怕连累丈夫主动提出离婚,只身一人来到苏北农村。由于苏秀水土不服,加上劳累过度,她怀孕7个月就生下了女儿小芳。农村医疗条件差,苏秀生产时又受了风寒,产后得了“产褥热”,不到两个月就撒手离去。临死时他把小芳托嘱给沈二卯夫妇当亲闺女抚养。
沈二卯有一个独生子叫有为,夫妻俩早盼着添个女儿,可是二卯的妻子生下有为后再没有生养,今日从天降下一个闺女,两口子乐得合不上嘴。
有为比小芳大3岁,二人同吃同住同玩,亲密无间,村里人都夸沈二卯有福气,儿女双全。
小芳上小学时有一天和同学跳牛皮筋,她不小心将一名女同学撞倒,两人争执起来,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激动,越说越离谱。一个说:“你好,你好,你是没娘的孩子。”小芳说:“我有娘,你才是没娘的孩子。”另一个说:“她不是你亲娘,你娘早死了,你是捡来的。”
小芳听说自己是没娘的孩子,哇地一声哭了。回到家小芳一边哭一边追问娘:“我班同学说你不是我亲娘,我亲娘在哪里?”娘搂着小芳,一边给她擦眼泪,一边生气地说:“别听小孩子家嚼舌头,我就是你亲娘。”小芳听了止住眼泪,但她从何处来、亲娘是谁一直萦绕心头。
小芳上四年级时,父亲沈二卯得了肺炎久治不愈,后来转为肝癌去世了,家里的重担落在娘一个人身上。小芳该上初中了,论学习她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她是上大学的苗子,将来大有发展。可是为了减轻娘的负担,小芳主动提出退学回家帮娘干活,供哥一人上学。有为和娘虽然觉得可惜,但也是没办法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在沈二卯去世前,爹娘已把小芳的身世说明,为纪念死去的苏秀,将沈小芳更名为苏小芳。有为知道小芳不是自己的亲妹妹时,两人走得越来越近,关系更加亲密。爹娘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那时农村穷人家的孩子娶媳妇难,光聘礼就得上万元,这还不算盖新房、置家具。现成的儿媳妇在家里,怎不让老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