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三语文老师

今天下午下班,我回到家中,坐在宽大的飘窗上,沐浴西晒的阳光,似读非读地翻阅刘海生的《小城夜话》,其中有一篇《老师你好》的文章,勾起我的记忆,使我突然记想起我的高三语文老师。说来有些脸红,我的这位老师,

今天下午下班,我回到家中,坐在宽大的飘窗上,沐浴西晒的阳光,似读非读地翻阅刘海生的《小城夜话》,其中有一篇《老师你好》的文章,勾起我的记忆,使我突然记想起我的高三语文老师。
说来有些脸红,我的这位老师,教我我们语文一学期,姓什么叫什么我该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但是此时此刻我却清晰记得他的样子。他六十来岁,退休返聘,身材略高微胖,脑袋又圆又光,眼睛犀利有神,讲课底气十足,是县教育界名人。尤其语文教学,颇有名气,属省特级语文教师。他教我时,我在县一中高三补习。当时听说他将给我们带下半学期的语文课,语文成绩一直不尽人意的我,虽然明白语文成绩是长期学习积累出来的,但还是一阵高兴,想着得以名师授教,怎么地我的语文成绩这学期也可以提高提高。
然而,“事违人愿”。
他第一次上课,给我们讲了高考语文题型组成,就开始摸底考试、第二次上课还是摸底考试。当我们怀着殷切的心,期盼下次课看成绩、评卷子时,他却出差咸阳做教学交流演讲去了。等他回来,一周已经过去。
还好,他没有忘记两次摸底考试的事。回来的第一堂语文课,他将两份没有批阅的卷子下发给我们本人,就开始从A卷的基础选择题讲解。
不知道现在的老师讲评卷子如何讲,我们那会无论是数学语文还是化学英语,只要是选择类型题,老师都会先读完题,再接着问:“这道题选——”拖着长音,一直等到他听到想听到的答案,才会很截脆地说:“对啦!”然后再有理有据地讲对的理由。
他也不列外——没准其它老师还是向他学习的,他拿起A卷,读题、拖长音、强调对啦,然后精彩讲解。讲过五题六题,当他再拖长音时,没有同学再接音,即使刚才几个表现积极的也低头不语,他只好自己说出答案ABCD,接着讲选择的理由。
一节课,45分钟,过得很快,A卷选择题刚刚讲解结束,也该下课休息了。休息时,他出了教室,同学们议论纷纷,因为大家普遍答案选择“错误”,不由得心里慌、心里急,想说道说道。这一说,其中一个同学,取出B卷说:“老师有可能拿错标准答案了。”一句话拨开了云雾。怪不得,说一道错一道,倒是那些做错的同学,蒙“对了”。
第二节课,他一进教室,就有同学大胆地告诉他,将A卷B卷的标准答案搞混淆了。他赶紧拿出讲桌上的标准答案对比卷头,发现自己确实搞混淆了,打了声哈哈,让我们自由复习,然后“溜之大吉”。
后来的语文课,他来了,却不在提卷子的事,从开始就讲李后主李煜的故事,接着很有书法韵味地板书了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然后生动、动情、感人地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一句句、一节节地讲解了这首词,讲出了李后主的悲苦愤慨、悔恨幽怨、绵绵愁绪。讲的他眉飞色舞、激情四射;听的我们神情专注、心潮澎湃。下课时,他要求我们每人写一篇读后感。我记得很清楚,我写了读后感,写得还挺长,有两页。
后来,他的语文课就变成了一堂堂《百家讲坛》,先是又讲了李煜的两首《相见欢》,再讲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后来一堂课一堂课节选读讲《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些对于我来说,很热闹,很新鲜,是我最喜欢的上的课,也就全然忘记了高考考语文的事,对语文没有复习过,也没有做过模拟题,除非学校组织统一考试。
结果,那年参加高考,我的语文成绩比起原来不但没有提高,还下降不少。当然,这不能怪我的这位老师,毕竟我自己语文底子太薄。
这里我将他的“囧”事抖落出来,是有点不敬不重的嫌疑。但是我大篇幅提起它,只是想和后来的他进行对比,表现出他的”特级教师“并非徒有虚名。他虽然不似原来我所遇到的语文老师那样,拿着课本,读课文、分段落、讲段意、说中心;或者拿着标准模拟卷子对着答案,能有理有凿地讲对讲好每一道题,但是他肚子里有“真货”,而且是“黄金白银”。当然,他这种“抛金授银”的授课,从应试角度来说不算教得好,可是他的这种模式是开放的,犹如大学讲座,是有深度的,是以好词好诗的深层次解读,打动我们;以名著的精彩讲读,吸引我们,使得我们对老祖先流传的精髓东西,有了兴趣,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喜爱。
我已经不惑之年,二十多年前教过我的老师,我几乎忘记了我全部。但是,我的这位语文老师我至今记得他讲解李煜词、讲读三国演义的情景。他有着对诗词文化的深刻领悟,有着对中国名著的厚重研究。我想,如果《百家讲坛》请他做诗词名著讲,没准他“火”过易中天、于丹。

2014-04-29晚